东湖观舆丨武汉“蒜鸟”何以扶摇直上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1 18:55:00

荆楚网(湖北日报网)舆情分析师 李媛荣
今年,含有武汉劝和方言元素的文创玩偶“蒜鸟”爆火出圈——圆鼓鼓毛茸茸的身体,上半截像蒜,下半截像鸟,一按肚子,就发出武汉话“蒜鸟,蒜鸟”的软萌语音。随着樱花季的到来,樱花限定款毛绒“蒜鸟”玩偶更是迅速售罄。社交平台上,有网民发帖称:“去武汉玩的时候,‘一定要买蒜鸟’已成执念。”在“一鸟难求”的火爆背后,城市文创IP缘何走红值得探究。
网络玩梗成文创产品灵感来源。与传统文创走红带动网络玩梗的传播路径不同,“蒜鸟”的诞生源自网络玩梗。此前,一则网络段子称:“当发生争执时,武汉人会说:搞!搞!搞撒!而老武汉人会说:算鸟算鸟,你搞不赢他滴!”在传播演变中,“算鸟”变成了“蒜鸟”,有网民借助AI制图工具创作出结合大蒜和鸟的“蒜鸟”形象,并逐渐发展为“武汉和平鸟”,成了大家用来劝架的吉祥物。在此背景下,“蒜鸟”文创应运而生。据报道,“鄂人文创”团队负责人李芒果为哄老婆开心,设计了这款玩偶,并将孩子说武汉话的声音录入其中,相关视频发到社交平台后立即掀起求购热潮,之后便开始批量生产和售卖。
方言互动引领城市形象出圈。方言作为地域文化的重要载体,承载着浓厚的地方情感和集体记忆。“蒜鸟”用武汉方言发声,不仅让本地人感到亲切,也让外地人感受到武汉文化的独特魅力。同时,“蒜鸟”文创拟物化的形象设计,契合了年轻消费群体对可爱潮玩文创的需求,让“蒜鸟”成为表达情绪、彰显个性的“社交货币”。更加可贵的是,“蒜鸟”奶声奶气的拖腔童音,打破了“武汉人说话凶”的刻板印象,让它成为游客必购的“城市记忆载体”。此前虽有成都熊猫、上海进博会“进宝”、甘肃丑萌版“马踏飞燕”等城市文创IP玩偶问世,但植入发声装置的“蒜鸟”显然更具有互动性和社交属性,让武汉城市形象从“蒜鸟”开始走入大家内心。
应用场景创新成情绪解压阀。在快节奏生活裹挟下,人们渴望找到轻松、温暖的方式缓解压力。“蒜鸟”所传递的“别计较、放宽心”的生活态度,恰好契合了这种需求。在武汉603路公交驾驶室,“蒜鸟”身披“为人民服务”的红色绶带,成了纠纷化解的劝和鸟,让文明出行蔚然成风;在武汉文旅环游巴士樱花专线上,“蒜鸟”化身小导游,用武汉话报站引得游客直呼可爱,创新举措不仅增添了旅途的乐趣,也让大家更深入地感受到武汉的城市文化;在武汉大学樱花邮局,除了有邮递员形象的“蒜鸟”,还有便携折叠团扇、钥匙扣等14款“蒜鸟”系列产品,首批产品刚一上架就被抢售一空。此外,武汉的快餐店、文创店、奶茶店、咖啡店、零食店、主题邮局、批发市场等均上架“蒜鸟”产品,部分门店甚至“一鸟难求”。
IP崛起带动产业升级蜕变。当前,“蒜鸟”以毛绒玩具背后的“情感消费”为核心、“IP+场景+互动”的模式,正强势带动“一鹅”“搞么狮”等武汉方言系列IP崛起。在“蒜鸟”群鸣背后,企业对提升版权保护能力的期待也越来越高。据不完全统计,市面上有版权的“蒜鸟”产品已有近十款。然而,随着“蒜鸟”爆火,大量仿制货也开始流入市场。从短期看,正版“蒜鸟”供不应求,仿版“蒜鸟”填补了市场缺口,也满足了不同消费能力的游客需求。但从长期看,鼓励创意百花齐放的同时,更要尊重原创、逐步规范市场。此外,爆款城市IP势必带动文创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升级,如何在商业化过程中坚守文化初心,避免过度消费文化符号,也是文创产业需要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