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会举行 甘肃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增幅位居全国前十强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09:46:00
中国甘肃网4月3日讯 据兰州晚报报道 “‘十四五’以来,省级财政资金累计投入30.4亿元,其中支持576项省级重大科技项目攻关。”4月2日,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会议在兰举行,会议总结了2024年全省科技创新工作,安排部署了2025年重点工作。会议要求,强科技行动已到冲刺决胜阶段,要强化强科技行动指标任务刚性约束,不折不扣完成。
2024,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
2024年,全省科技主要创新指标争先进位、可圈可点。强科技行动35项重点任务取得阶段性成效,10项指标提前达到约束值,全省科技创新的支撑力稳步提升。我省综合科技创新水平较上年跃升2.9个百分点、增幅位居全国前十强。8项成果获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全省财政科学技术支出达到69.2亿元,同比增长18.1%。技术市场活力迸发,技术合同成交金额达到564.7亿元,实现20.6%的强劲增长。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贡献度持续提升。
今年将编制全省“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
会议指出,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将坚持一张蓝图强科技,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赋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为全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劲推动力、支撑力。锚定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的总目标,将扎实做好“2项关键任务”(“十五五”科技创新规划编制、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实施),抓实“5项重点工作”(强科技行动攻坚、深化创新政策改革试点、科研院所改革、科技政策落实评估、科技重大项目后评价)等,力推创新型甘肃建设一年见成效、三年大变样、五年成气候。
打造区域创新“五大高地”,构建成果转化“四大通道”
2025年,全省科技工作的首要任务为紧扣战略定位,打造全国区域性科技创新及转化基地。力争2025年综合科技创新水平全国排名提升1位,加快建设科技创新策源、特色产业创新、企业主体汇聚、科技人才集聚、创新开放合作等区域性“五大高地”;畅通成果转化政策通道、市场通道、金融通道、服务通道等“四大通道”,力争2025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成交额达到580亿元。
实施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
会议提出,今年将实施10项左右研产融合科技攻关赋能计划项目,创新性建立行政总指挥和技术总工程师“两总”指挥体系,实行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双目标”考核机制,以重大产业需求确定新产品科研攻关任务,一体化推进关键技术攻关和重大成果产业化应用,不断提升科技创新效能。同时,将建立并实行省级科技创新平台“白名单”制度。引进“三高”企业在我省落地,力争全省引进科技型企业160家以上,科技招商到位资金增长30%以上、达到165亿元以上。
先行先试,开展创新政策改革试点
会议提出,我省将分步开展创新政策试点。今明两年,计划按照“5+5”分阶段实施创新政策先行先试。其中2025年3月至2026年3月,实施第一批改革试点项目,开展职务科技成果单列管理、科技人才评价改革、兰州高新区生物医药产业链协同攻关成果推广、科技招商、青年科技人才联合培养等政策试点;2025年6月至2026年12月,实施成果转化基金、科技保险、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科技伦理区域审查体系“1+N”建设、横向科研项目结余经费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等第二批改革试点项目。着力破解制约全省科技改革发展的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问题,加快破除现行科技创新政策落实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形成一批符合省情实际,可在全省复制推广的重大改革举措和创新政策。
跟踪问效,开展创新政策落实评估
会议要求,对2020年以来出台的激发创新活力强化科技引领的意见、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强科技行动实施方案等重大科技创新政策,对照政策设计初衷和工作目标,系统梳理落实情况、执行效果、创新主体评价,作出定量定性分析结论,评估问效3份文件、7类工作、52项激励措施投入产出绩效。
同时,要突出实绩实效,实施重大项目后评价。要求围绕科技成果的价值,全方位评价项目实施后成效。要加快制定项目实施后评价工作方案,遴选“十四五”以来重点产业领域布局实施的重大科技项目,评价项目验收后持续促进产业发展情况。同时,做好结果运用。根据后评价结果,进一步优化省级科技项目组织模式,完善项目支持方式,推动优秀项目和先进成果持续创新、不断迭代。下半年还将进行2026年省级科技计划项目储备,项目后评价结果将是重要参考依据。
(本文系由市科技局支持、《兰州晚报》开设的“创新领航”专栏第106期。)
来源 兰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