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码标价→广而告之→一视同仁 我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全面落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6 14:39:00
今天(26日)是世界知识产权日。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我国知识产权转化运用加速推进,越来越多的专利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去年全国有2700多所高校和科研机构完成了134.9万件存量专利盘点和价值分析,与45万家企业精准对接。我国企业有效发明专利产业化率达到53.3%。
我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已全面落地
记者从国家知识产权局了解到,我国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已全面落地,打通了专利供需信息不对称等难点堵点。湖南作为我国制造业大省,通过专利开放许可、校企合作共同研发等多种方式,盘活高校、科研机构等创新主体存量专利的转化运用,让越来越多的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近日,全球首台千米级竖井硬岩全断面掘进机在长沙顺利下线,可应用于1000米以上深度的竖井全断面掘进,填补了全球千米级深竖井硬岩掘进机的技术空白。

企业的技术负责人告诉记者,过去,像这样的大型设备研发因为涉及核心专利技术保护,都是小范围合作攻关,难以形成研发合力。而在这次项目研发中,他们尝试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成果为牵引,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等十余家单位共同研发,成果共享。

铁建重工掘进机研究设计院技术员 丁张飞:核心技术都是在各个参研单位专利技术成果的基础上面进行创新实践,再总结出来的。

研发涉及的100多项专利中,有三分之一来自上下游企业。通过专利开放许可“一对多”的模式,简化了传统专利多次授权审批的流程,为项目研发团队使用多渠道来源的专利技术提供了便利。

铁建重工科技发展部副总经理 郝蔚祺:专利开放许可制度拓宽了我们的视野,把专利的大池子和小池子连在了一起,让我们能够探索更多向外部转化的渠道,能更快更多获取产品升级需要的专利技术。
截至目前,湖南全省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12.13万件,累计转让专利2.07万次、许可8670次,专利密集型产业增加值5938.48亿元,更多的专利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把专利推向市场
带动产业升级
专利开放许可制度,就是专利权人自愿提交专利开放许可声明,对专利许可使用费“明码标价”,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向全社会“广而告之”,任何单位或个人书面通知专利权人并按照标价付费即可获得实施许可,对所有被许可方“一视同仁”。
我国的“深圳-香港-广州”科技集群已连续5年蝉联全球百强科技集群第二位,这里的企业正在把实验室里的专利技术推向市场,带动产业升级。
在广汽集团展厅里,一墙的专利证书格外引人注目。四年前,广汽将自主研发的高能电芯专利技术搭载在“弹匣电池”技术上,并在自主品牌上应用。如今这项专利技术已化作埃安系列车型的“心脏”,催生出四条专利转化的新路径。

广汽集团平台技术研究院动力总成技术研发中心主任 祁宏钟:现在这个产线的安装非常繁忙,这里装配专利电芯生产的电池,这个专利的使用率得到百分之百达成。

这项电池技术,如今支撑起年产能超36GWh的超级电池工厂,并衍生出几百项专利集群。

除了将专利充分应用在自研品牌之外,广汽还将自主研发技术反向许可给合资企业;同时,通过专利作价入股方式,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实现了知识产权运用从单一效益向综合效益的转变。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央广网”客户端。欢迎提供新闻线索,24小时报料热线400-800-0088;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啄木鸟消费者投诉平台”线上投诉。版权声明: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转载请联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