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世代说文解字|马拉松赛道上的“私兔”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0 09:38:00
【来源:团结报团结网】
天气渐暖,全国各地的马拉松赛事如火如荼展开。本周末,仅北京就迎来了三场马拉松比赛。随着马拉松赛事的不断升温,一种名为“私兔”的服务也悄然兴起。
传统意义上的配速员俗称“兔子”,是马拉松赛事中的专业领跑员,他们由赛事组委会精心挑选,肩负着帮助选手稳定节奏、控制速度的重任,就像赛道上的“移动计时器”,为选手们提供精准的配速服务,助力他们顺利完赛。

一位“私兔”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自己做“私兔”的体验
“私兔”即私人配速员。相比官方兔子,“私兔”则可以为跑者提供从赛前训练到比赛当天的全方位服务,包括个性化训练计划、精准配速把控、补给递送和心理辅导等,帮助跑者突破个人极限,部分“私兔”还可以提供比赛跟拍、赛后拉伸服务。这种全方位的个性化服务,满足了跑者冲成绩、留下比赛记录等不同需求,尤其受到业余跑者的欢迎,能有效提升完赛率并降低受伤风险。

一位跑者在社交平台上征集“私兔”
“私兔”的费用通常由赛事大小决定,从百元到数千元不等,其中还不包括差旅和补给费用。在今年的无锡马拉松赛场上,一位职业“私兔”的单场陪跑收入高达6000元,预计月收入可突破4万元。


在线上交易平台,搜索“私兔”,可以看到不同地区、价位不等的“卖家”
然而当一场“私兔”服务收费高达数千元时,关于体育精神的讨论也随之而来:在马拉松运动越来越普及的今天,有人质疑是否付费就能获得马拉松好成绩,马拉松是否变成了“富人的游戏”。
其实,“私兔”的出现恰好是因为马拉松运动不断普及,跑者群体不断分层导致需求更加多样化。“私兔”可以填补官方配速员“标准化服务”与跑者“个性化需求”之间的鸿沟。这种服务创新不仅拓展了马拉松的参与边界,更带动了陪跑培训、运动监测设备、营养补给等周边产业发展,为体育经济注入新活力。
争议的根源,在于当前“私兔”行业缺乏统一的标准,从业者水平参差不齐。此外,收费混乱、服务标准不统一、责任界定模糊等问题也日益凸显。某马拉松赛事还曾出现“流氓兔”事件——某“私兔”为保护雇主强行阻挡其他选手,引发群体投诉。
面对这些问题,行业开始自我规范。今年,国内首个“职业陪跑员认证体系”上线,要求“私兔”至少达到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并完成运动生理学课程。一些大型赛事也开始要求“私兔”佩戴特殊标识,提前报备配速计划。
马拉松的本质,是人类对极限的永恒挑战。“私兔”服务的价值,不应被简单定义为“付费走捷径”,而应视为体育产业专业化的缩影。关键在于如何通过规范引导,让商业服务与竞技公平共存,找到一条让所有人都能理性奔跑的路。
作者 _ 李筱
本期编辑 _ 李可 林紫文
审核 _ 王恺强
监制 _ 陈晓燕
欢迎分享,留言交流。 转载请注明出处。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jp.jiupai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