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一公到广东两天连开5场讲座,为什么?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9 17:24:00
“施一公来了!”
4月8日至9日,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来到广东,在两天时间内,他横跨广州、深圳两个地市,接连走访华南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广东实验中学、广州大学附属中学、深圳中学、深圳外国语学校等5所广东基础教育“排头兵”学校。
今年,西湖大学有望第一次“走出”浙江,到其他省市招收本科生。西湖大学是一所怎样的学校?施一公招生宣讲首站为什么选择广东?西湖大学需要怎样的学生?

优秀研究人才要走进“无人区”
作为从基层一线做起来的教师,对于施一公来说,最为痛心的事,就是看到“好苗子”因为成绩、排名等原因,不得不放弃学术追求。
如何改变这种现象?2018年2月,施一公牵头创办了西湖大学。

中国科学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
这是一所特别的学校。首先,在施一公眼中,它不是公办,也不是民办大学,而是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等学校”。
其次,该校不以办综合性大学为目标,采取“小而精”的办学形式,聚焦理学、工学、医学、生命科学等基础前沿科学研究,致力尖端科技突破,推动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最重要的是,在西湖大学,判断人才是否优秀的标准,不是分数、文凭或者论文,而是学生的研究是否前沿,是不是走进了“无人区”。
施一公作为创始人,曾表示西湖大学将是一所“拥有世界上最杰出的一批科学家,培养最优秀的青年人才,从事最尖端的基础和应用研究,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科研教育体制机制”的学校。
“学校不设置科技奖,没有量化指标,也不考核业绩。”他说,西湖大学是一颗“火种”,是催化剂,“我们希望做出来,给其他大学看一看。”
做“兼具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个体
“重大技术突破大都是‘突发奇想’。”施一公边为学生答疑解惑,边把手上的包子往嘴巴里塞。在广大附中,为了节省时间,他与学生代表们在学校咖啡厅吃了个简餐,回答大家提出的问题。
施一公告诉学生们,研究者在打好基础后,创新的奇思妙想会自然涌现,“要做‘兼具独立思考与创新能力’的个体,相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此次广东之行,施一公将行程安排得满满当当,仅4月8日一天,便先后走访了四所学校、横跨两个城市,到达深圳中学时已是晚上。
对于学校来说,这样的招生宣讲活动并不常见,临近高考,学校一般会谢绝高校来访,尽量不打扰学生复习。
为什么广东的顶尖中学纷纷为施一公的招生之行大开“绿灯”?
广大附中校长欧卫国在介绍施一公时说的一句话或许可以说明原因:“以往我们只能在教科书上,在著作里,在高端的访谈中向施院士学习,而今天,我们可以零距离聆听泰斗级专家的教诲。”
更不同寻常的是,此次招生宣讲,是学校校长亲自出马,足见施一公对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牵挂。
如此“上心”,并将招生宣讲首站选择在广东,为什么?
在施一公看来,首先,广东是生源大省,学生数量庞大。其次,他认为,广东的家长更开明,他们不会那么在意自己的孩子非要上什么学校,而是更在意孩子能得到什么,“对于任何一个尊重自己孩子的志向、兴趣、爱好的家长,都欢迎让孩子到西湖大学就读”。
为每位入学本科生配备博士生导师
什么样的学生适合西湖大学?
施一公认为,首先要学习基础好,如果进入校园后学业跟不上,将没办法担负关乎人类未来的相关研究的重任。其次,要拥有批判性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这是所有研究的基础能力。

施一公与学生交流。
“有的学生虽然分数很高,却没有自我,一问他问题就只会思考提问的人想要的是什么,这很要命。”施一公说,学生还需要有同理心,懂得设身处地为别人考虑,而不是冷漠自私,不会共情。
在施一公看来,这些品质是推动人类社会进步的基础。
西湖大学又能给到学生什么?
“在这里,你有更多机会跟着大师学习,由顶尖科学家带你打开研究的大门。”施一公说,学校以“一人一策”为培养理念,施一公将亲自进行招生面试,并为每个入校学生配备一位博士生导师。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AI)快速发展,部分高校开始削减人文学科,西湖大学作为一所研究型大学,如何看待人文学科的未来发展?
“没有人文不成为大学。”施一公表示,一所大学如果缺乏人文社科教育,它的科研发展会出现问题。他透露,西湖大学之所以在成立五年后才招收本科生,正是因为需要时间建立通识教育中心,涵盖了文学、历史、哲学等学科。
AI在未来生物学发展中,又将扮演怎样的角色?
事实上,施一公对AI技术的出现感到欣喜若狂。他认为,这一技术带来的不是大面积的失业,而是帮助人类摆脱在细枝末节的事情上浪费时间的困境,从而推动人类在更高层面上理解生命,改变健康。
在广东实验中学,面对学生如何选专业的提问,施一公回答:当一名科学家,不一定要上一所好的大学,保持兴趣和热情是每个学生都应该做的,要始终记得理想不灭,只要有动力走下去,就有机会实现。
相关链接
施一公赴省实开讲:大学之大在于对世界产生的重要影响
施一公:要依靠人工智能技术解决更有挑战性的问题
南方+记者 陈理 谢望海 吴少敏
【作者】 陈理;谢望海;吴少敏
广东教育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