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恩中台村:“泥巴路”变“致富路”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21 19:01:00
傍晚,宣恩县万寨乡中台村山间余晖映照,一条崭新的水泥路蜿蜒穿行于茶园之间,路上村民们骑着摩托车,载着刚采摘的茶叶,稳稳地驶向万寨集镇市场。而在半年前,这条路还是坑洼不平的泥巴路,雨天泥浆漫过脚踝,晴天尘土飞扬,车辆颠簸难行。

6.5公里泥巴路困住发展脚步
中台村土地肥沃,村民历来以种植茶叶、烟叶等农产品和养殖业为主要收入来源,然而,由于通往产业基地的道路年久失修,运输成了大难题。中台村党支部书记姚恩慧在召开屋场会和走访过程中,多次收到群众反映公路不畅、道路基础设施需要完善等问题,群众对于提质改造村组道路的期盼强烈。
“以前的路,三轮车开进去都颠得厉害,茶叶颠碎了,烟叶压坏了,路不好走,商贩来了就要压价。”十一组村民熊昌喜回忆道。由于运输成本高,村里的茶叶、烟叶卖不上好价钱,村民种植积极性受挫,不少土地已经撂荒。更让人揪心的是,每逢下雨,村里的孩子们就得踩着泥泞的山路上学,村民就医赶集也十分不便。
脚步丈量民情 为发展寻“出路”
面对道路难题,中台村党支部书记姚恩慧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她深知,不解决这条产业路,村里的产业就难以发展,村民增收更是空谈。
“修路是好事,可钱从哪儿来?”村民王关付的疑问道出了大家的顾虑。为解决资金困难,姚恩慧带领村“两委”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四处奔走,徒步走访107户村民,挨家挨户听取意见,并多次召开小组会议和院落会议,与群众商讨对策,共同解决发展“最后一公里”问题。
“路修好了,家家受益!我出一万元!”村民代表王关学在动员会上带头响应,在他的带动下,村民纷纷表示愿意出资修缮道路,短短几周内就筹集了35.6万元的资金。在积极发动群众筹集资金的同时,姚恩慧将村民的期盼和道路现状整理成详细报告,向万寨乡党委政府汇报,并带领交通部门工作人员多次现场调研,成功争取到24万元的奖补资金。
去年10月,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中台村道路修缮项目正式启动。天刚蒙蒙亮,姚恩慧的身影就已出现在工地上,她既要协调机械进场顺序,又要紧盯施工质量,常常忙得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在她的带动下,村民们自发组建了义务施工队投工投劳,并通过民主推选,由群众中威信高、懂技术的村民担任施工负责人,全面负责施工质量监督、矛盾调解和安全管理等工作。这种“自己的路自己管”的做法,不仅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更让施工过程中的各类问题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妥善解决。
泥巴路变致富路 乡村振兴展新颜
2024年12月,全长6.5公里,宽4米的产业路已经全部通车,不仅连接起500亩茶园和烟叶基地,还连接了周边4个村民小组共150户村民的家。
道路通车的第一个春茶季,茶商喻以灿直接把货车开进了村,茶叶收购价格相比去年每斤增加了2块,村民获得了实实在在的收益。据统计,今年中台村春茶销售额同比增长10%,撂荒的120亩土地也被重新种上了农作物。
道路修好了,如何长久维护成了新课题。为此中台村创新采用“积分制”管理模式,依托村里的“电力爱心超市”,将道路养护与积分奖励挂钩,村民参与路面清扫或边沟清理,就能获得相应积分并在超市兑换生活用品。同时,中台村党支部充分发挥党员带头作用,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党员志愿服务行动,集中开展路面清扫、路肩整理、水沟垃圾清理等活动。
如今几个月过去了,中台村的这条产业路依然平整如新,路边干净整洁,排水沟畅通无阻。“这条路不仅联通了产业,更联通了民心,是中台村乡村振兴的生动实践。”万寨乡交通部门相关负责人说道。
(湖北日报客户端通讯员 谭珏 廖红梅 陈仪)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