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小说推荐 实时讯息 百科知识 范文大全 经典语录
您的位置: 首页 > 实时讯息 >

成都已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2025年将这样做→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10 23:24:00    

4月10日,2025年全市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推进会召开,活动由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成都市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联合主办,现场总结交流了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的做法经验,并对年度重点工作任务进行了部署。

红星新闻记者在会上了解到,成都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排名全国城市第7、副省级城市第4,成效显著。同时会议表示,2025年成都还将在加快推动产业集聚、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等方面不断发力,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培育新质生产力。

看成绩:

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全国第二

“中小企业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生力军,而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则是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举措。”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有关负责人在会上表示,近年来成都深入贯彻落实制造强国和制造强省战略,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以高质量发展为契机推动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成效显著,呈现以下亮点。

一是数量增长快。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54家,排名全国城市第7、副省级城市第4;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100余家,占全省的60%以上。

二是后备力量足。创新型中小企业是优质中小企业的基础力量,也是专精特新企业培育的重要“后备军”,截至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育创新型中小企业6700余家,逐级后备、逐级递进的梯度培育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发展势头好。全市“小巨人”企业研发投入占比达12.8%,远超社会平均水平,“小巨人”企业营业收入、净利润、缴税额均呈稳步增长态势。

这些成绩的取得,源自成都多方面的布局。在发展战略上,成都坚定把工业立市、制造强市作为实体经济发展“一号工程”,培育形成电子信息、装备制造2个万亿级产业和高端软件等10个千亿级产业,累计培育成渝地区生物医药、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等5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与上海、深圳等城市并列全国第2,国家级、省级产业集群分别达到12个、20个。2024年,成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突破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8%。

在加快推进企业智改数转方面,接续实施新一轮制造业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推动超1200家企业完成智改数转,成飞工业等5家企业项目入选首批工信部卓越级智能工厂,微网优联等4家企业入选国家级5G工厂。

谈计划:

年内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

据介绍,接下来成都将深入实施专精特新企业培育三年行动计划,通过政策引导,推动要素资源向优质中小企业聚集,引导更多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

具体如何落实?会议对成都市2025年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在加快推动产业集聚方面,会议提出将支持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率先迈入世界级产业集群行列,推动软件和信息服务、高端能源装备和生物医药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加速向世界级跃升,支持青白江区新型金属材料产业等省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申报国家级集群。

在健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方面,会议提出力争通过三年攻坚,让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数量持续增长。同时强化分级培育,聚焦集成电路等制造业重点产业链,按照“储备一批、培育一批、提升一批”原则,分层建立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库。

在支持企业数字绿色创新发展方面,会议提出要深入实施企业研发投入提升行动,年内实现规上企业研发投入增长10%以上,内设研发机构覆盖率达到65%,未来三年实现全覆盖。同时要深入实施成都智改数转三年行动计划,全年完成2000家企业智改数转,规上工业企业智改数转覆盖率达到60%,累计培育340个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争创3个国家级工业互联网平台。此外成都还将加快低碳发展,支持企业开展用能管理、参与绿电交易,加快生产过程清洁化转型,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工厂20家以上。

红星新闻记者 王俊峰 摄影报道

编辑 成序

相关文章
今年北京将对涉企收费、闭店企业风险等开展监测预警
2025-04-16 13:02:00
京津冀产业协同专题工作组2025年第一次对接活动在保定举行
2025-04-16 12:49:00
马军深入联系企业走访调研
2025-04-16 11:09:00
《中国发展报告2024》:把握发展趋势 促进我国人工智能发展
2025-04-15 15:14:00
“不把鸡蛋放一篮” 浙江外贸企业闯关突围 应对市场变化
2025-04-15 08: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