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地·校园|AI是否会取代我的存在?
10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3-24 12:20:24
文/田锦凤汕尾市城区凤山中学七年级(3)班
“高铁如龙穿峻岭,大桥似虹跨江河”,在这个科技飞速发展的时代,AI智能也横空出世,逐渐融入我们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
未来世界,科学家们制造出的AI机器人,不仅能模仿我的笔迹和声音,还能复制我的说话方式、日常爱好,甚至能模仿我生活中微不足道的小习惯。
得知AI能100%完美地复刻我,我对它充满了“好奇”。想象着见到这个“另一个我”的那一刻,我眼里的恍惚一闪而过,仿佛看到镜子里的自己从镜面中走来,这也让我感到了一丝不安,这仿佛如暴风雨来临的一刻,我该如何面对呢?
AI会逐渐融入我的“家庭”“班级”,它在我曾经克服不了的困难面前展露出惊人的能力,办到了我曾经办不到的事。比如在同一个时空,“另一个我”一边在家庭群里自信地发言,一边在班级里勇敢抢答老师的问题;“另一个我”甚至超越了我本人引以为傲的写作能力,在校园社团里崭露头角。它的思维领先于我,能力更领先于大多数人,这不禁让我感到了一丝恐惧:“AI是否会取代了我的存在?”

AI制图
看着“另一个我”充满自信地融入社会,融入我曾经的生活圈子,人们开始渐渐地接受能给他们带来更多惊喜的“另一个我”,并和它成为了“好朋友”。我甚至产生了自我怀疑,我的存在是否还有意义?我现在的成功在AI眼里是否只是微不足道的事?我开始变得胆怯。
但渐渐地,越来越多的人将拥有“另一个自己”。与此同时,人们逐渐对AI产生依赖,让AI替自己出门买菜,替自己完成工作,甚至替自己去与他人沟通……人们将离不开AI,它成为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而造成这一切的并不是AI,而是我们人类自己。
但我们明明知道,AI终究只是一种由小小的芯片控制的工具,它不能发自内心地被这个世界的美感动,它感受不到李白“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傲骨,也理解不了孟郊“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的孝心,更没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爱国情怀。
尽管AI能复刻出我们所有的特质,甚至超越了我们自己,但它们终究无法理解人类的细腻与复杂,体会不到人间烟火的意义,体会不到人间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
我们应该反思:人类一生下来就与众不同,每个个体都有独特的意识、情感和记忆,就算意识可以被解析,记忆能够被移植,AI也无法取代人类。它们只是人类用智慧创造出来的工具,我们应该正确地使用它,让它成为“赋能者”而非“替代者”。
我似乎慢慢明白了,“AI,可以与人类共生”。“另一个我”可以为我所用,可以成为我的朋友,为我提高计算效率,但掌控一切的依旧是我,能利用AI去探索未知的依旧是我,能够不断创新的也还是我。无论世上有多少个比我更优秀的“另一个我”,我终究才是那个独一无二的,永远无法被复制。
我不再胆怯、不安,因为“另一个我”还等着我去创新,它才能进步。
(指导老师 庄海君)
征 稿
“花地·校园达人”版现面向广大学生征稿。
稿件要求作者为在校学生,内容、体裁不限,每篇不超过2000字。
来稿请投邮箱:ycwbqc@sina.com
邮件请注明“校园达人”字样,内文中务必留下作者所在院校等详细信息。

原文载于《羊城晚报》2025年3月17日A8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