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绩增速领跑,南京银行改革效果逐步显现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5-09 14:41:00
近日,南京银行同时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作为城商行中的优等生,提交了稳中提质、向上向好的亮眼成绩单。2024年营业收入502.73亿元,以11.32%的增速领跑万亿规模上市银行;归母净利润201.77亿元,同比增长9.05%,在全行业中排名前列。
盈利水平的提升,离不开财务精细化管理方面的助力。行长朱钢介绍道,南京银行在2024年统筹财务资源的配置和使用,一方面保持对核心竞争力建设的相关投入,另一方面审慎安排各类财务支出,提高财务资源使用效率,增强投入产出效能;同时通过全力推动流程优化与再造,打造数字化降本引擎,实现了“成本管控”向“赋能提效”的优化升级。
更为关键的是,南京银行以全行高质量发展大讨论为契机,谋划构建了“1 + 10 + N”的整体改革框架,全面覆盖组织架构、人才队伍、预算考核、流程再造、风控升级、科技赋能等领域,深度赋能公司、零售、金融市场三大业务板块。董事长谢宁在业绩说明会上简明扼要的总结为:“改革一落子,发展满盘活”。
正源于此,南京银行顺应时代、深耕高质量发展,以战略改革为引擎,实现超预期表现,彰显了改革成效。
业绩向上,管理向好,双U型曲线优势强化
2024年南京银行经受住周期的考验,实现1.94%的净息差,远高于行业1.53%的平均值,在城商行中位居前列,进而也使得2025年一季度净息差同比提升了0.04个百分点。
从业务收入的角度来看,“利息净收入”去年同比增长4.62%。“非息净收入”业绩也不错,同比增长19.98%。
对双轮驱动的稳健增长,行长朱钢在业绩说明会上做了详细解析:
·利息业务:2024年,南京银行紧扣服务实体经济,加大信贷资源投放力度,尤其是持续加强对科技、绿色、普惠等重点领域的信贷支持。去年全年,全行信贷资产规模同比增幅达到14.31%,增速高于资产增速1.06个百分点,在总资产中的占比进一步提升,进而带动了利息收入的稳定增长。
·非息业务:提升综合化经营,促进中收多元增长。深度践行“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保持投行业务传统优势,加快释放托管业务、国际业务、财富业务等领域产能,实现中收结构多元化。2024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50.29亿元,同比增长17.10%。
从季调口径来看(按照季度累计值),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的同比增速持续攀升,走出了“正U型”曲线;成本收入比和不良贷款率2024年则分别同比下降2.39个百分点和0.07个百分点至28.08%和0.83%,且不良率连续十五年低于1%,形成了“倒U型”趋势。主要经营指标走出的“双U型曲线”表明,南京银行的经营状况正在持续地向优向好。
业绩说明会上,董事长谢宁用“四个以”诠释了双U型曲线背后的逻辑:以全行讨论谋定发展方向,以全面改革激发内生活力,以优化管理提升运行效率,以One Bank理念强化集团协同。
进入2025年,南京银行“双U型”优势持续强化:一季度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6.53%和7.06%,高质量增长之下,两项增速较2024年同期提升了3.7个百分点和1.92个百分点;在不良率保持地位运行之下,成本收入比继续下降4.28个百分点,较去年同期下降了4个BP。
与此同时,通过强化公司治理、加大赋能考核、增进母子协同,去年全年和今年一季度,南京银行3家主要子公司发展态势都很良好,行业位次稳步提升。南银法巴消金公司信贷规模突破500亿元,且风控稳定、质态良好,在全国31家消金公司中排名第9位,进入了第一方阵。南银理财目前管理资产超5000亿元,连续6年被权威第三方机构评定为城商行系理财机构收益率第1名。鑫元基金坚持量质并举,公募基金规模市场排名近四年提升44位,综合经营实力明显增强。
“双U型”曲线得到确定和延续的背景下,南京银行高度重视股东回报,2024年度拟派发现金股利超60亿元,占归母净利润31.74%,连续多年来稳定在30%以上;目前股息率仍超5%,在上市银行中处于领先水平。
也因此,股东、市场和监管机构对南京银行的表现给予了积极评价和认可:2024年主要股东增持超70亿元,全年股价涨幅在上市银行中名列前茅,执行人民银行政策情况获评最高等级A级。
强化资源配置,兼顾规模与效率
宏观因素是全行业共同面临的一场周期考验,能够穿越周期的个体必定是在中观至微观层面精耕细作的。在全行业因资产荒和定存化趋势影响下,不论是收益端还是成本端都给银行带来极大的息差压力,而南京银行通过持续推动大类资产负债的配置来应对行业难题。
从整体的资产负债来看:负债端在2024年和2025年一季度的增速分别为13.41%和7.08%;资产端同期增速分别为13.25%和6.71%。从表端两项的增速来看,南京银行负债规模的增长未形成空转,基本上悉数地向资产端转化。
具体来看:
负债方面,在定存化趋势影响全行业成本高企背景下,南京银行一方面主动调低压降存款成本,另一方面抓住低利率环境发行610亿元金融债和150亿元二级资本债,既优化了负债端结构(吸收存款占比大幅下降5.1个百分点,而债券占比大幅提升6.73个百分点)、降低整体成本,又提高了核心资本,其资本充足率较2023年提升至13.72%。
资产方面,南京银行总资产规模继2024年突破2.5万亿元关口后,在2025年Q1进一步增长至2.76万亿元。
在配置上,该银行加大力度向高收益率资产投放,以核心资产为例:
·2024年,“贷款及垫款”和“债券投资”分别同比增长16.9%和13.68%,皆高于总资产增速,贷存比从2023年的78.16%大幅提升至85.48%。
·延续至2025年一季度,整体贷款规模超1.34万亿元,较年初增长7.14%,较总资产增速高出0.43个百分点。
体系化推进落实“五篇大文章”,开拓增长新空间
作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践行者,南京银行系统化地推进落实金融“五篇大文章”,持续调优资源配置。从年报来看,南京银行将信贷资源持续向重点领域倾斜,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小微、乡村振兴等领域贷款增速均高于整体贷款增速。
科技金融领域,积极响应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以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线,充分发挥科创银行的先发优势,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南京银行通过在总行层面升级成立科创金融部,匹配分行科创金融服务中心,将专营模式迭代至4.0。线上以标准化产品“鑫e科企”为引擎,金融科技覆盖超2.3万户;线下提供全周期、精准化服务,创新推出“科创鑫贷投”、“科担贷”等产品,持续深化“政银园投”投贷联动模式,持续布局科技金融服务“生态圈”,完成多单具有市场引领效应的创新业务。截至2024年末,全行根据大中小微含贴现口径的科技金融贷款余额1272亿元,较年初增长37.55%;服务科技企业超1.7万家,省内专精特新企业对接服务覆盖率达50%。
绿色金融领域,发布《绿色金融战略发展规划》并形成“1 + 3 + X”发展体系,打造围绕绿色产业、传统转型和专项概念三大场景的绿色金融特色模式。年内,南京银行落地长江环境综合治理类模式首笔项目贷款,“产品碳足迹挂钩”贷款、航运企业转型金融贷款等多笔创新业务均实现江苏省内首发,以多元化的服务满足绿色企业的融资需求。截至2024年末,该银行绿色信贷余额为2216.15亿元,较年初增长25%,连续七年保持20%以上的增速。
普惠金融领域,持续深化数智驱动,提升普惠金融服务的可及性。南京银行通过深入开展“千企万户大走访”等活动,加大服务下沉力度和提升市场覆盖面,通推动模式创新和产品升级,落细落实小微企业协调融资机制,用好用足无本转贷等政策支持,持续丰富多层次多样性的普惠金融产品。截至2024年末,营业网点总数为289家,“鑫e小微”覆盖客户超11万;金监局口径下,小微贷款余额为3249.3亿元,贷款户数49464户,普惠、涉农重点领域贷款同比分别增长15.86%和22.3%,全面完成“两增一优一稳”的监管目标要求。
养老金融领域,加快谋篇布局,积极参与养老三支柱体系建设,聚焦养老金金融和养老服务金融两大方向,持续打磨系统功能、产品供给和渠道拓展以搭建养老金融服务体系,对接满足居民多样化的养老金融需求。2024年,南京银行新建商业养老金系统,积极拓宽产品销售渠道,实现了商业养老金产品的快速投放,个人养老金开户数和缴存规模稳步增长。
数字金融领域,主动拥抱科技变革的时代浪潮,持续加大科技投入和数字化人才储备,信息科技投入连续三年保持稳定增长。南京银行以强化“数实融合、数字赋能、数据底座”为抓手,深度融入场景建设,加快科技全价值链赋能。对公方面推动20多款产品服务实现全流程线上化,持续打造“鑫e小微”、“鑫e政务”和“鑫云e链”等拳头产品,全年落地204个场景项目;零售方面聚焦经营模式优化,上线零售一体化移动服务平台,打造“行销 + 坐销”综合化线上服务能力;此外,聚焦打造“AI + 金融”创新范式,依托人工智能驱动转型发展,以开放的姿态探索金融数智化无限可能。
2025年一季度,南京银行进一步做深做实“五篇大文章”,对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及涉农贷款分别较上年末增长13.24%、11.96%、9.25%和6.4%;核心领域投放皆高于全行贷款规模增速。
展望未来,南京银行将围绕 “科创银行、投资银行、财富银行、交易银行、数字银行” 五张名片,推动 “五篇大文章” 与战略规划深度融合。行长朱钢强调,该行将通过强化战略执行,在业务优化中开拓增长新空间,不断巩固和增强向上向好的经营态势,增强穿越周期的韧性和底气。
董事长谢宁也满怀信心地表示,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南京银行会坚守 “打造国内一流的区域综合金融服务商” 的愿景,以 “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 的定力,持续提升高质量发展确定性。
内容来源:每日财报 仲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