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中国节·清明 | 跨越80年的告白:您放心,后辈的日子越来越好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4-03 10:53:00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讯(记者 张艺萌 周亚彬)清明时节,春风拂过,松枝微微颤动,阳光穿透针叶,在地面投下细密光影。华北军区烈士陵园墓碑周围,整齐地摆放着一束束鲜花。铜像群的表面映射着细细的阳光,肃穆庄重。

马国超(右一)正在清理父亲墓前的杂草。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艺萌 摄
3月31日上午,86岁的马国超老人身着黑色风衣,在工作人员的搀扶下,缓缓走向抗日民族英雄马本斋墓前献花祭扫。他每走几步,嘴里便念几句,“快到了,快到了。”
马本斋是马国超的父亲。马本斋是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冀中军区回民支队的创建人。1937年至1944年,马本斋指挥所部回汉战士同日伪军作战,进行大小战斗870余次,消灭日伪军36000余人,被毛泽东同志誉为“百战百胜的回民支队”。因长期转战,马本斋积劳成疾,1944年不幸病逝。
当年马本斋组织抗日队伍时没枪没炮,自叹中国贫穷,于是,他给唯一的儿子取名“国超”,寓意盼望中国,早日超越强国。马国超从解放军测绘学院毕业后,被分配到北海舰队开启军旅生涯。几十年来,他把自己最好的青春奉献给国防和军队建设事业,被授予少将军衔。
“每一次来这里,都仿佛您就在我身旁,叮嘱着我要坚强,要爱国。”马国超的眼中泛起泪光,却始终没有落下。他神情专注,把早就准备好的鲜花细细整理好,用微微颤抖的手轻轻擦拭墓碑上的灰尘,把碑刻的每一个字都轻轻地描过一遍,仿佛在与父亲隔着时空对话。
“您离开我们已经80多年了,放心,后辈的日子越来越好了。”说到激动之处,马国超朝着墓碑敬了一个军礼。

马国超正在擦拭父亲马本斋的铜像。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张艺萌 摄
暖风徐徐吹来,前来祭奠英烈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园区内的革命烈士铜像,成为他们探寻历史、感悟精神的窗口。一群中学生怀着崇敬与好奇,围拢在马国超身旁,目光热切而专注。
回想起随母亲和姐姐最后一次探望父亲的场景,马国超几度哽咽:“那时候,我才五岁,父亲躺在病榻上,身体虚弱却坚持要教我写‘中国’两个字。他握着我的手,一笔一画地教,我写得歪歪扭扭,他却很高兴。他曾说,长大后,你要像孝敬父母一样去孝敬祖国。”

一群中学生围拢在马国超身旁,聆听历史故事。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周亚彬 摄
学生们听得入神,不时有人轻轻点头。说到动情之处,马国超的眼睛湿润了。“现在和平安宁的日子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更要奋发图强,把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
马国超的每一句话,都被前来参观的石家庄弘文中学初一学生李明源记到了本子上。“为了国家和人民,革命先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我们一定要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努力学习,为建设祖国贡献力量。”
微风拂过枝头,吹落了几片花瓣,落在学生们的肩上,阳光从树缝斜洒下来,勾勒出一幅温暖又充满希望的画面。红色的故事在传承,革命的精神在延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