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胜这11000亩“绿意田园”藏不住了!
0次浏览 发布时间:2025-08-13 08:39:00



几场大雨过后
东胜的晨风已带凉意
但东胜区民达煤矿
温室大棚建设工地上
却是一片热火朝天
122栋温室大棚的骨架正拔地而起,挖掘机带着土壤砖块稳稳移动,工人们细心地为大棚“穿”上“保暖衣”。踩过脚下新近平整过的复垦区,民达煤矿项目负责人康占东走进工地,指着眼前初具规模的几排大棚说:“这就是6月刚动工的新项目。头一批27个大棚,10月就能派上用场。种点儿水果西红柿、黄瓜、番茄,冬天也能吃上‘家门口’的鲜菜。”


这片温室群,是东胜区从“地下黑色”走向“地上绿色”的又一关键落子。过去民达煤矿采煤留下的复垦区,如今早已变了模样。在一期已投入使用的大棚区,葡萄藤早已爬满了架,西红柿、桃、梨、杏轮番挂果,铜川镇神山村的村民们正忙着施肥和采摘。





这么多品种的蔬菜瓜果,怎么保证它们安全过冬?民达煤矿技术员张和平为记者解开了疑惑——“棚里过冬,关键就两样:暖和、水足。暖和就靠咱矿上自己产的煤。烧锅炉的热水顺着管道通到每个大棚,新大棚还采用了双膜覆盖保温技术,外面零下二十几度,棚里照样暖暖和和。水呢?老天爷给的雨水,一点不浪费。”他带着记者走到园区一处高地,俯瞰下去,“看见那些顺着地势的水槽没?全矿区的雨水都往这儿引,最后汇到那边的大蓄水池。现在这水,够一、二期所有大棚浇地用。等水肥一体化设备装上,水和肥就能直接送到苗子根上,更省事、更精准。”

矿区随处可见的雨水槽

雨水蓄水池
民达生态农业园这11000亩的土地,本身就是绿色转型最有力的证明。一期建成的70栋温室和200栋阳光大棚里,各色瓜果四季不断;复垦平台上,猪舍、鸡舍规划整齐,猪群、牛群、鸡群在划定的区域里悠闲觅食;几片鱼塘波光粼粼;生活区掩映在成片的苹果、梨、杏、海棠树中,郁郁葱葱。

民达煤矿的“绿账本”还在加厚。
民达煤矿项目负责人康占东说,未来两三年,矿上计划再投6个亿,目标是年出栏5000头牛、1万只羊、20万头猪、20万只散养鸡。大型的农产品加工厂、肉类加工厂也提上了日程。东胜区农牧局行政审批室负责人侯海燕告诉记者,项目不仅让那撂荒的耕地得到了重新利用,还通过产业化发展这条纽带,让周边的广大农户积极参与进来,经济效益和生态建设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雨水收集变废为宝,解决了农业用水难题;煤矿自产煤供暖,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矿山复垦区变身“良田沃土”。民达煤矿的点滴实践,为东胜区矿山生态修复和产业转型,蹚出了一条看得见、摸得着、能复制的路子。

当资源循环利用的链条扣紧生态修复的齿轮,东胜区用91%的复垦绿化率和连片崛起的智慧矿山群,为传统产业绿色升级提供了可复制的“东胜样本”。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东胜区将继续以绿色理念引领发展之变,以全民之智绘就生态画卷,奋力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东胜新篇章。
(记者:傅雨维 张甫丞)
编辑:白慧敏 审核:田志强 朱少立 刘冬
校对:鲁敏
新闻热线:0477—8139311
投稿邮箱:dsb0477@163.com
声明:东胜区融媒体中心原创稿件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对不遵守本声明者,本平台保留追究其法律责任的权利。